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空间 晚间的恭王府深幽清静 光影间依然可见殿堂上飞檐翘脊 宅院内高墙深苍 厚重的青砖府墙诉说着这里曾经显赫的地位和辉煌的往事恭王府最早建于乾隆四十一年 至今已有230余年的历史 咸丰元年咸丰帝将整座王府赐给恭亲王奕诉入住 至此得名恭王府并沿用至今自2008年至今 每年六月的晚间 在恭王府内的清代大戏楼 都会举办为期一周的昆曲演出活动 在这一周时间内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结合 使整个恭王府都弥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韵味 构建恭王府文化空间 静态物质遗存、遗迹同样重要要保护好恭王府这个历史遗迹 首先是场所的复兴 历史建筑遗存的一砖一瓦 一草一木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反映了一个时期的文化趋向其次是要挖掘和梳理恭王府的历史记忆;恭王府在发展的各个时期都会留下各种印迹 它们承载着发生在这里的历史人物、重要事件 文学作品、戏剧戏曲等重要信息这种文化记忆十分珍贵 一旦发生断裂 完整的文化空间就会碎片化、甚至完全消失最后是要营造能让传统文化现实运行的文化环境 因为没有了适宜的文化环境 传统文化就失去了活力 成为毫无生气的标本所以恭王府在举办“非遗演出周”这类文化活动的时候 不简单的追求市场化 而是还原原生态 保护这些传统艺术不被商业化侵蚀 不受世俗化影响 营造适宜文化环境 让众多曲目以原汁原味的舞台艺术形态展现在观众面前 2012年的恭王府“非遗演出周”与以往略有不同 在以往展演的基础上 本次演出周更加重视戏曲的传承我们知道 任何一个古老曲种的存留和发展都需要依靠多种载体和渠道 所以今年演出周开场之初便特意选择了北京昆曲研习社登台 虽然北京昆曲研习社并不是一家专业的昆曲表演院团 但是他们自成立至今 作为北京昆曲爱好者研究和传习昆曲艺术的业余文化团体 为北京各高校培养了众多昆曲爱好者 一直是北京地区昆曲传承的重要力量这个已存在半个多世纪的新中国第一家昆曲研习机构经过不懈努力 在研习、整理和普及等工作上 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为昆曲传承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此次在恭王府的登台 让很多关注传统文化的人看到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专业院团以外 还拥有历史如此悠久并底蕴深厚的业余团体同时 恭王府在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 恭王府倡导“让民众享受高级文化”的观念 这不仅是为了传统艺术经典的传承 也是一个公共文化机构的文化担当 ”本次“湘昆”上演的《虎囊弹?山门》和《义侠记?武松杀嫂》等剧目确实给到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观看过“湘昆”演出的同行、票友及观众都认为 “湘昆”的表演风格 既保持了昆曲优美细腻的传统 又体现了豪放粗犷的地方特色 尤其武生武戏特别突出 令人印象深刻 恭王府是一个历经风雨 保存至今而弥足珍贵的文化空间 许多重大的文化事件都可以在这里觅到踪影恭王府也因此成为北京近现代文化史的一个缩影 一个文化地标 恭王府近些年秉承“和恭仁文”的核心发展理念 不论是在文物保护、博物馆业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展示 还是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开始进行整体性、多层次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梳理 使恭王府这个文化空间的历史信息能通过各种方式得以保存和传递 让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文化空间内继续存在、传承和发扬 恭王府内的清代大戏楼亦称“怡神所” 是北京最早演出昆曲的地方之一 还是目前为数不多全封闭并投入使用的清代戏楼大戏楼建于同治年问 最多可容纳200人整个建筑为纯木结构 利用木质榫卯技术搭建 历经一百余年至今仍保存完好 气势不凡由于结构的合理 戏楼具备良好的音响效果 演出时楼内不装扩音设备 完全凭借演员的本色发音 音色纯正自然 是传统曲艺表演的最佳场所 【xzbu】郑重 自2008年在恭王府 大戏楼上演了江苏省昆剧院的《浮生六记》以来 恭王府的“非遗演出周”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年在这五年问 恭王府大戏楼迎来了众多专业院团的到访 上演曲目十分丰富 既有当下备受关注的昆曲 如《牡丹亭》、《怜香伴》 也有难得一见的南宋戏文 如《张协状元》在2009年 恭王府因考虑到大戏楼舞台面积和内部容量有限 专门与北方昆曲剧院就演出的曲目和表现手法作了精心策划 对全本《白蛇传》作了删减 删减后的《白蛇传》保留了剧情的完整性 其中断桥、水漫金山等著名唱段和武戏被作为重点加以渲染这次根据恭王府自身特点对戏目进行的改动 不但没有与舞台的艺术性、原创性 艺术本身的历史与传承相冲突 反而令整场戏节奏紧凑 文戏、武戏搭配得当此后两年 在传统戏曲编剧人才严重缺乏的情况下 陈平先生《孤山梦》和《画梦诗魂》的成功上演 既是恭王府多年来对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果实 也是编者和观众对恭王府多年来对传统文化坚持的认可更为重要的是 新编剧目倍受关注 引起了大家对如何复兴中国古典艺术的严肃思考 2012年6月9日是中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 也是恭王府举办第五届“非遗演出周”活动的开始之日过去四年来 京剧系列、昆曲系列等传统艺术演出在恭王府大戏楼不断上演梅兰芳剧团、江苏省昆剧团、北方昆曲剧院、湖南省昆剧团等专业院团也在这里轮番登台恭王府的“非遗演出周” 始终紧扣“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的主题在2012年第五届“非遗演出周”活动上 恭王府依然选择与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共同主办 这也是两家单位的第二次合作恭王府希望借助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在专业领域的学术权威和影响力 使“演出周”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始终保护保持严谨的作风 力求这些古老的艺术能够原汁原味 恪守传统 恭王府这次“非遗演出周”的另一个不同点是 注重引进平时难得欣赏到的曲种和舞台上不常见到的曲目在过去几年 以“北昆”为代表的北曲和以“苏昆”为代表的南曲都多次在恭王府大戏楼登台亮相 其南北特点的差异也令众多爱好者津津乐道而今年 主办方特别邀请湖南省昆剧团来京 为观众带来了具有湖南独特“湘辣”特色的表演风格由于历史上湖南距离北京路远难行 所以自古便有“船到郴州止 人到郴州打摆子”的俗谚 也因此“湘昆”剧团很少进京演出“湘昆”是本次演出周重点推出的剧团 田汉曾以“山窝里飞出金凤凰”之句来盛赞“湘昆”的成就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会长田青也介绍说 “跟与其同源的苏昆、北昆比较 湘昆的吐字行腔 以郴州官话为基础 与中州韵相结合 声腔不如苏昆细腻柔丽 也不及北昆豪放壮阔 吐字有力 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 在恭王府众多项文化保护工作当中 “非遗演出周”活动是开展较早 并且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动态的传统艺术演出和文化活动 让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这座古老的建筑中展示它们的韵味和魅力 让古老而优秀传统艺术在它原来生长的环境中重现魅力和光芒 这是恭王府举办“非遗演出周”的基本思路和主张还传统艺术以本来面目 让恭王府成为传统文化艺术的展示平台和传习中心则是“非遗演出周”的目的在恭王府物质文化遗存和遗迹得到全面修缮保护的今天 像“非遗演出周”这种增加文化内涵的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不论古典建筑、皇家园林 还是诗会雅集、传统艺术 都应该在恭王府内完整地、真实地、生活地呈现出来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