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 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 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 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 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 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 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 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 农村水利建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 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 只要我们正视困难 多调查、多研究 并拿出切实的对策 就一定能够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蔬菜、花卉对灌溉、降渍和抗旱的标准与原有的设施不一致 其标准更高;而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化行为 一家一户生产模式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调整 给农村水利的配套建设带来了困难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监理 管理等环节抓起 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 加强资金投入 推行专项资金项目预算审签制度 加强政府引导、监督 进行科学管理等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 对农田灌溉、降渍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要加强对灌、降技术标准的研究今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切实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 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高标准的灌排服务同时 要加强农业产业结构的规划研究 以利于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发挥更好的作用 【xzbu】郑重 防洪除涝工程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的公益性水利工程 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系到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因此加强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第一 要解决工程维护运行管理经费来源 一是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 二是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有关水费征收政策 三是对通过确权划界取得的水土资源或经营性资产 再通过出租、承包等形式获取收益第二 要界定工程管理性质 对公益性工程的管理单位做到精简高效 其编制内人员经费要纳入公共财政预算;要做好管养分开工作 养护工作通过企业化 市场化机制操作 减轻管理单位的财政负担第三 要研究制定排涝费收取使用办法 要根据当地工情、水情和种植养殖业及工业经济特点 研究制定排涝标准 提供优质服务;按照能源费、维修费、折旧费等核定排涝费 细化受益面积、企业产值、种植养殖业等负担比例 由管理单位向受益个人、受益单位收取排涝费 由县及县以上政府出台政策 建立财政、集体(或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帆制 解决排涝费用问题 随着农 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迫切需要解决农村小城镇防洪排涝问题 特别是从抗御突发性暴雨受到的灾害影响来看 农村城镇的水利设施难以适应短历时暴雨的排涝要求 一旦发生较大的洪涝灾害 必将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应该说 目前我国农村水利工程的防洪除涝能力不高 农村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较低 不少城镇在排涝动力的配备上还是接照农业的排涝标准进行设计建设 等等这一切 都对农村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 水污染带来的水环境恶化、水质破坏问题日益严重 给水产养殖带来了负面影响 死鱼、死蟹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 水土流失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 保护农村水资源 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越来越显得重要 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 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质破坏 会影响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也会影响到农民的利益目前因水质不能保证所引发的矛盾相对增加 也影响到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的收缴 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 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污染 有利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 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力 是一项革命性措施 必须摆在农村水利建设的突出位置 要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 扶持节水灌溉典型 完善防渗渠系配套 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 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 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 水利站是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 实行条块结合、双重领导 主要职能是负责本乡镇行政区域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灌溉排涝 协助做好水行政执法和规费收缴 圩区建设和国营机电排灌站的运行管理 新技术推广等等乡站人员事业经费应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计划 并通过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再下拨到乡站要实现事企分开 精简乡站事业编制人员乡镇水利站要向制定规划、经营管理转变 加大水利技术示范和推广力度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水平 尽快实现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分离、综合性服务和专业性服务相结合、科技性服务和指导性服务相协调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责任编辑:admin)
|
谈谈您对该文章的看